学院介绍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重点聚焦风电、光伏太阳能、锂电池及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领域,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学院依托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在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2个二级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承担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支持项目——新能源与储能技术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建设任务。学院积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近三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申请并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荣获省政府及行业协会科技奖项多项。
招收专业及方向
085807 清洁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是指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发的新技术,旨在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这些技术涵盖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主要培养方向包括:
1)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
2)氢能制-储-运-用技术
3)新能源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

085808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热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的技术。在能源领域,储能技术具有平衡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等重要作用,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
主要培养方向包括:
1)深地储能
2)储碳技术
3)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等

导师简介

杜晓钟 教授
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装备(锂电池、风电、核电)与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及承担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西省优秀人才引进与开发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
指导团队:马文彪 常进 李芳

茹忠亮 教授
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日本长崎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煤层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空间储能、碳封存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科研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同时主持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项。
指导团队:崔昇 任世杰

孟涛 副教授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盐岩油气/二氧化碳/氢气地下储库建造;矿山围岩巷道支护;岩石地质储层高温高压断裂力学;固流热耦合裂隙岩体渗流机理。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5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源刊论文3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行业协会一等奖2项,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青年编委,获得省优博、校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指导团队:边洁晶 赵建奎

王贵儒 副教授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Applied Energy,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Catalys is Today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小分子(CH4、CO2、合成气)、生物质定向催化转化的理论研究等。
指导团队:王琦 高作轩

李瑾 副教授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至2021期间在深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Carb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项以及横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维纳米材料输运性质、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纳米材料磁学性质等。
指导团队:朱聪聪 袁利静

马纪伟 博士
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取得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存与输送;盐岩储气库建造与运营稳定性评价;盐岩溶腔地下储能(石油、天然气、氢气、二氧化碳等)以及CCUS方面研究等。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揭榜挂帅项目1项;山东省临沂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项目1项;校企联合项目数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篇以上。申报并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6项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创新创业三大赛,获省铜奖1项,优秀奖1项;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指导团队:陈凯 白智元
联系方式
学校复试及调剂信息发布网站:https://yjsxy.tyust.edu.cn/zsgz/sszs.htm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招生咨询电话:0351-6990269
咨询邮箱:nengyuan@tyust.edu.cn
QQ群:1028707843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https://c3.rabbitpre.com/m2/GWvRQ9CALP3
上述相关调剂政策要求若有变动,以英国威廉希尔英文研究生院公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