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504)
(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专业技能良好、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从事油气储运和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了解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2、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基础等课程,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泵与压缩机等专业基础课以及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等专业课,接受油气储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能力 |
标准 |
分项 |
标准分解 |
G1.工程知识 |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1.1 |
具有用于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及能力 |
1.2 |
具有用于解决油气储运工程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及能力 |
1.3 |
具有用于解决油气储运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
1.4 |
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 |
G2.问题分析 |
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油气储运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 |
具备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与判断的能力 |
2.2 |
具备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达与建模的能力 |
2.3 |
具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对油气储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能力 |
G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 |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炼,设计解决方案 |
3.2 |
在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前提下,能够对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与论证 |
3.3 |
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装备、部件和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 |
G4.研究 |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
能够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及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材料特性、工艺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4.2 |
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针对油气储运过程工业相关的装备,构建实验系统或过程,开展实验 |
4.3 |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G5.使用现代工具 |
了解油气储运与控制的现代设计方法、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 |
了解油气储运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相关测试仪器、工程控制技术、现代工程制图、模拟软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5.2 |
能够选择和使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相关测试仪器、现代工程制图和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
5.3 |
能够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装备特性,开发或选用工程制图和模拟软件,模拟和预测油气储运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
G6.工程与社会 |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
了解与油气储运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
6.2 |
能够合理分析、评价油气储运领域工程实践、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G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
7.2 |
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G8.职业规范 |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
掌握人文、历史、环境、法律、安全、伦理等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养 |
8.2 |
理解客观公正、诚信守则、实事求是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
8.3 |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G9.个人与团队 |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
能主动与其他学科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
9.2 |
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
G10.沟通 |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
能够就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 |
10.2 |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交流,并能够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初步撰写专业外文文稿。 |
10.3 |
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
G11.项目管理 |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
理解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11.2 |
掌握本专业领域项目涉及的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将管理原理、技术经济方法应用于本专业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与优化等过程。 |
G12.终身学习 |
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12.1 |
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
12.2 |
掌握不断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
3、修业年限
四年。
4、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主干学科
油气储运工程。
6、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泵与压缩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油库设计与管理、腐蚀与防腐等。
7、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设置与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紧密衔接,同时为“气化山西”的城市燃气输送提供大量所需人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主要是面向石油、石化销售系统和炼化企业、城市燃气行业和天然气仓储行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储运方面的特点,又突出城市燃气输配行业的办学优势。同时紧密结合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的特点,注重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与储运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师、设计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国内油气能源领域及山西城市燃气发展输送大量需求人才。
8、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9、主要专业实验
工程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输油管道运行控制实验、油气集输技术实验、液化天然气技术实验、油气储存与卸装实验、输气管道与城市燃气管网模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仿真及综合实验、管泵拆装实验、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等。